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有机产品出现在餐桌上。
近年来,我国有机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有机产业在不断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需求的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发展有机产业,还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发展有机农业在促进农业污染防治、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敏感水源区水环境质量提升、农业生产减排固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机生产使得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土地更肥沃、农产品更健康美味。
有机产品认证是有机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在有机产业发展之初,就积极利用质量认证手段推动产业规范健康发展。结合我国实际并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建立实施了国家统一推行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参与、认证规范、消费拉动,我国有机产业发展迅速。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机农地生产面积全球第四,有机产品消费额全球第三。2023年全国有机产品销售额估值突破1000亿元。截至目前,共有1.8万余家企业获得3万余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今年前7个月共发放有机标志30亿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有机产业和有机产品认证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作为全国“质量月”活动之一,全国“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启动仪式于8月29日在江苏无锡举行。本报收集会上的5个典型发言材料,编辑整理,以专题报道形式刊出,通过典型,推动我国有机产业健康发展。
一
陕西镇安:有机认证助推生态产品增值溢价
镇安县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全境处于秦岭,是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68.5%,夏季平均气温22℃,是“中国天然氧吧”。近年来,镇安县探索建立有机产品认证“四个三”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推、行业主抓、企业主体、市场主导作用,推动绿水青山“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
镇安县政府成立了有机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有机产业发展专班和有机产品认证专班,实行专班负责、协同推进;建立了县镇村三级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构,在全省率先开发“生态贷”金融产品,组建生态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大力实施“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项目,为有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编制了《有机产业发展规划》,划定有机产业核心区4个、带动区6个、辐射区5个;构建龙头带动、基地承载、项目支撑的发展机制,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有机产业聚集。
镇安县实施“有机认证+质量基础设施服务”,高标准建成了商洛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大厅,引进认证机构6家,聘请有机认证质量专家7名,在县市场监管局成立3支流动服务队,让企业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实施“有机认证+技术培训+知识产权服务”,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6所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科技专家67名,累计推广新技术18项,解决技术难题132个,研发新产品152种,为有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定期组织开展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林业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对有机认证企业和产品实行全覆盖,严把生产、认证关口,严厉打击滥用有机认证标志、违法生产、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确保有机产品货真价实。
镇安县延伸产业链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需促销,以销定产,实施种养、加工、销售“三产联动”,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积极打造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有机产业园。联农益农带动,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有机产业运营模式,培育电商企业42家,村级电商服务站81个,年线上交易额11.06亿元。
镇安县依托山地和林地资源优势,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让“有机”为农产品赋值,培育形成了“合曼农业有机板栗”“陕西海源有机核桃油”“陕西盛华有机绿茶”等一批知名品牌。目前,全县获得有机认证企业10家、认证证书17张,有机产品总产值1.5亿元,平均溢价率50%。
镇安县通过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保持土壤肥力,采取物理和生物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草害,减少了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对土壤和水源造成的污染,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让“生产”和“生态”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目前,有机碳总价值达到126.42亿元。
通过有机产业发展带动,全县逐步形成了板栗、核桃、茶叶、魔芋为主导的“4+X”特色产业模式,真正把农户嵌入有机产业链,带动了全县3.88万户发展板栗产业,4.4万户发展核桃产业,2285户发展魔芋产业,茶农发展至4515户,其中贫困监测户1.12万户、脱贫监测户1.25万户;年户均纯收入由4.2万元增至5.5万元,户均增收1.3万元,有机产业逐渐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产业。
二
上海万禾:现代绿色低碳农业新发展
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禾农业)坐拥崇明区中兴镇1800余亩有机农场和占地300亩的白山羊扩繁场,每年累计种植销售100多种有机蔬果,拥有国内率先覆盖5G+智慧农机的千亩有机水稻田,配备羊脸识别智慧养殖系统的崇明白山羊羊场。
万禾农业抓住消费者对健康食品、有机产品以及低碳环保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围绕“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实现城乡联动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打造“互联网+”农业新零售创新模式,以有机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崇明是上海大的农业地区,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崇明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力度。万禾农业依托崇明生态优势和政策支持,推进有机认证,助推乡村振兴;建立“基地+城市社区+宅配+新零售”的“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模式,助推岛内好物跨江入“市”,助力打响“崇明品牌”的知名度。有机蔬菜、白山羊、稻谷等产品获得了崇明区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补贴资金。
万禾农业持续加强区域公用品牌使用规范化科学管理,从培育、管理、保护、营销、认证等度建立科学的品牌运行与维护管理体系。通过实施有机等各类认证,打造“当日采摘、田间直送”“0农药残留”的模式,为市民提供新鲜放心的蔬菜。
近年来,万禾农业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崇明区域公用品牌等优势叠加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区域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形成。2015年,万禾农业建立了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养殖基地,引进特色花菜新品种“东方之紫”和“绿宝石”有机栽培技术并在区域内进行示范推广,通过田间、课堂等各类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周边农户有机种植技术水平,近3年累计培训约500人次。
万禾农业以有机认证为牵引,辅以生态种养、循环利用及碳中和等手段,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路径,持续建设万禾有机农场碳中和示范基地。2023年生产有机肥825吨,液肥982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100%。每年农场蔬菜秸秆废弃物约600吨,通过回收、粉碎、翻倒、生物处理蔬菜秸秆,稻秸秆100%回收进行氨化处理作为羊的口粮,资源化利用率达100%,从根本上避免焚烧秸秆现象发生。
万禾农业的有机崇明白山羊羊肉荣获2020年上海地产羊肉品鉴评优活动受市民欢迎奖,有机水果黄瓜荣获2020年上海地产番茄、黄瓜品鉴评优活动黄瓜银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万禾农业还以有机产业为主导,带动周边600余户农户共同致富。面对普通花菜大量集中上市价格暴跌、严重滞销的情况,万禾农业帮助崇明永隆村和爱国村的菜农推广特色品种紫花菜、西蓝花、宝塔菜等的有机种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共增收约1200万元。
三
北京天安:生态有机健康底气
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安农业)成立于1984年,建立蔬菜生产、研发、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业务模式,致力于管控源头,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者健康,拓展市场带动农民致富,打造品牌产业升级。
天安农业遵循标准化、绿色、可持续、低碳等发展理念,按照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生产过程中积极践行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天安农业有北京天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尚义农场两大有机农场,总面积567亩,认证产量超过1100吨。
天安农业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的引导下,开发建立信息化新农场系统和蔬菜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蔬菜的生产种植环节进行全程信息化管控。通过信息化建设,优化管理、利用资源,助力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通过跟踪监测与指导服务,有效推动生态农场建设的进程,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规范蔬菜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环节工作管理流程。天安农业通过生态农场建设,使产品产量、质量及生产效益稳步提升,提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征集先进低碳技术试点项目,引导农场通过秸秆还田、发酵技术、不可利用废弃物回收等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统一回收不可利用废弃物,实现农场清洁和绿色发展。
天安农业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采用农艺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综合技术,实现蔬菜安全生产;采用浸种消毒、深翻晒垄、轮作等农艺防治,闷棚、黄蓝板、防虫网、遮阳网等物理防治,结合以虫治虫、微生物菌等生物防治综合技术,进行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通过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扶贫模式,天安农业在北京、山东、甘肃等地建立了1.5万亩订单合作基地,累计带动农户1.2万户,农户累计增收4亿元;解决长期稳定就业467人,季节性用工11万人。2019年,天安农业与北京市昌平区结对签约东西部对口支援项目,带动当地人民稳定增收致富。2020年,天安农业获得了北京市扶贫协作奖的社会责任奖。
天安农业通过应用蔬菜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以销定产、科学生产、精准管理、产销对接、质量安全可追溯,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减少2至3个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30%,自检、送检蔬菜合格率100%。2022年,天安农业入选北京冬(残)奥会食材服务保障单位,质量安全检测全部合格,投诉率为零,完成保供任务。
四
普洱祖祥:让有机茶唤回自然的馈赠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祖祥茶园)坐落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管理、鲜叶收购、成品加工、销售服务、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建成有机茶园基地1.2万亩,建成GMP标准厂房8000多平方米,年加工产能4500吨。2022年,公司创建“普洱·祖祥万亩有机茶庄园景区”,被成功评定为国家AA旅游景区。
云南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有机茶产业,2018年至2019年,云南省政府和普洱市政府先后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普洱市茶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绿色、有机为主线,构建全产业链,为祖祥茶园的有机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明确了企业发展方向。
祖祥茶园牵头组建中国普洱·思茅有机茶产业联盟、普洱市有机茶联合会,搭建有机茶技术服务中心及有机茶交易平台,为茶产业中的大、中、小种植企业或合作社提供的茶园管理技术服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有机茶产业联盟+有机技术服务中心”的经营模式,祖祥茶园带动整碗村发展茶园面积近2万亩。
同时,祖祥茶园与中国电信建设祖祥茶业5G智慧茶园+云上工厂项目,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稳步构建新型智慧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研究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瓶颈,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实施茶旅融合发展,建成以“有机、低碳、康养”为鲜明特色,集“有机茶园、智慧茶厂、休闲茶旅、茶山运动、森林碳汇、健康乡居”于一体,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围绕解决“有机茶种植、管理、加工”的突出问题,祖祥茶园牵头成立“祖祥有机茶星创天地”,探索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延伸有机茶产业链,强化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孵化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农业领域的能人和种植大户。2017年,“祖祥有机茶星创天地”成功被科技部备案。
“祖祥”有机茶以国际贸易、国内直营、电子商务、品牌推广等多种渠道打开国内外茶叶市场。目前,“祖祥”有机茶远销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地,2023年有机茶出口近20吨,出口额占普洱市茶叶出口数量的85%以上。
祖祥茶园和本村百姓共同创建了普洱市思茅区高山茶园合作社,合作社牵头与公司、农户签订了协议,明确了责、权、利关系,探索出了“二定、一返、三包”模式。社员入社后收入显著提升,种植大户每年种茶收入可达10万元至15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有机茶产业联盟+有机技术服务中心”的经营模式,祖祥茶园带领同村农民和外来脱贫的移民开发茶产业,直接带动整碗村及周边村寨1300多户5200多人脱贫致富。
五
有机“盒马村 ”:数字订单模式探索中国有机产业协同发展
盒马是一家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零售平台企业,致力于用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商品力,持续提供如有机产品等环境友好型商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各级政府支持下,盒马依托自身“盒马村”模式,积极推动有机农业“产供销”一体化,助力有机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有机“盒马村”基于自身先进的数字技术能力,打造“产—供—销”三大中台,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以需定产”,指导农业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全链路的转型升级,重塑传统农业产业和农业供应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盒马坚持标准先行,派遣采购团队频繁深入合作基地,保持紧密沟通,共创和提炼“一村一品”种植养殖标准;坚持技术助力,通过物联网云平台、空间遥感监测、智能农事管理及区块链品质溯源等“智慧农业”系统,提升有机农业作业效率;坚持以需定产,结合消费需求,助力合作基地“吃干抹净”,帮助农业产业强链、延链和补链。
盒马已构建5大枢纽中心、覆盖全国9个城市物流基地,以及百余个产地仓、销地仓,仓储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110条干线,形成一套的仓网服务体系,为有机农户解决供应链问题,降低成本。
基于有机消费用户从“买得真”“买得到”“自由买”的新需求,盒马不断提升商品力、品牌力和供应链能力。截至2022年8月,盒马共有4500多种商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中包括4000多个有机认证商品。目前,盒马有机用户近1000万人。
盒马持续深耕有机“盒马村”,目前与盒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有机企业数量已超过100家,其中挂牌有机“盒马村”的基地已拓展到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米面粮油和冲调饮品在内的45个,建立百余个有机“盒基地”。
通过数字订单和供应链优化,盒马降低有机菜市场价格30%至40%,惠民惠农。盒马2022年有机蔬菜销售额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速度超过30%,带动约2000人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有机“盒马村”改良土壤10万亩,减少化肥用量5000万吨,减少农药使用3万公斤。“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助力有机认证区域化建设打造强企强链强县。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有机产业发展。如江西省,在有机种植上统一规划和引导,在当地政府推动下,盒马与当地合作社陆一公司建立合作数字订单的同时,雇佣当地农户,实现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双薪”收入。“盒马村”自落户浮梁县蛟潭镇后,目前已成为全国大的有机茭白基地,年产值70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务工1.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