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75602470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相关资讯
检测服务
体系认证
产品认证
证书展示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关于我们
相关资讯
检测服务
体系认证
产品认证
证书展示
案例展示
联系我们
常州检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万经理,张经理
手 机:13775602470
手 机:18921002897
网 址:http://www.czjttest.com
邮 箱:13775602470@163.com
地 址:中国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通江大道391号
相关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相关资讯
2024-09-23
质量认证保障我国有机产业健康发展
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有机产品出现在餐桌上。近年来,我国有机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有机产业在不断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需求的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发展有机产业,还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发展有机农业在促进农业污染防治、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敏感水源区水环境质量提升、农业生产减排固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机生产使得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土地更肥沃、农产品更健康美味。有机产品认证是有机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在有机产业发展之初,就积极利用质量认证手段推动产业规范健康发展。结合我国实际并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建立实施了国家统一推行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参与、认证规范、消费拉动,我国有机产业发展迅速。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机农地生产面积全球第四,有机产品消费额全球第三。2023年全国有机产品销售额估值突破1000亿元。截至目前,共有1.8万余家企业获得3万余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今年前7个月共发放有机标志30亿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有机产业和有机产品认证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全国“质量月”活动之一,全国“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启动仪式于8月29日在江苏无锡举行。本报收集会上的5个典型发言材料,编辑整理,以专题报道形式刊出,通过典型,推动我国有机产业健康发展。一陕西镇安:有机认证助推生态产品增值溢价镇安县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全境处于秦岭,是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68.5%,夏季平均气温22℃,是“中国天然氧吧”。近年来,镇安县探索建立有机产品认证“四个三”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推、行业主抓、企业主体、市场主导作用,推动绿水青山“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镇安县政府成立了有机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有机产业发展专班和有机产品认证专班,实行专班负责、协同推进;建立了县镇村三级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构,在全省率先开发“生态贷”金融产品,组建生态资产运营管理公司,大力实施“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项目,为有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编制了《有机产业发展规划》,划定有机产业核心区4个、带动区6个、辐射区5个;构建龙头带动、基地承载、项目支撑的发展机制,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有机产业聚集。镇安县实施“有机认证+质量基础设施服务”,高标准建成了商洛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大厅,引进认证机构6家,聘请有机认证质量专家7名,在县市场监管局成立3支流动服务队,让企业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实施“有机认证+技术培训+知识产权服务”,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6所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科技专家67名,累计推广新技术18项,解决技术难题132个,研发新产品152种,为有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定期组织开展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林业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对有机认证企业和产品实行全覆盖,严把生产、认证关口,严厉打击滥用有机认证标志、违法生产、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确保有机产品货真价实。镇安县延伸产业链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需促销,以销定产,实施种养、加工、销售“三产联动”,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积极打造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有机产业园。联农益农带动,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有机产业运营模式,培育电商企业42家,村级电商服务站81个,年线上交易额11.06亿元。镇安县依托山地和林地资源优势,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让“有机”为农产品赋值,培育形成了“合曼农业有机板栗”“陕西海源有机核桃油”“陕西盛华有机绿茶”等一批知名品牌。目前,全县获得有机认证企业10家、认证证书17张,有机产品总产值1.5亿元,平均溢价率50%。镇安县通过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保持土壤肥力,采取物理和生物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草害,减少了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对土壤和水源造成的污染,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让“生产”和“生态”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目前,有机碳总价值达到126.42亿元。通过有机产业发展带动,全县逐步形成了板栗、核桃、茶叶、魔芋为主导的“4+X”特色产业模式,真正把农户嵌入有机产业链,带动了全县3.88万户发展板栗产业,4.4万户发展核桃产业,2285户发展魔芋产业,茶农发展至4515户,其中贫困监测户1.12万户、脱贫监测户1.25万户;年户均纯收入由4.2万元增至5.5万元,户均增收1.3万元,有机产业逐渐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产业。二上海万禾:现代绿色低碳农业新发展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禾农业)坐拥崇明区中兴镇1800余亩有机农场和占地300亩的白山羊扩繁场,每年累计种植销售100多种有机蔬果,拥有国内率先覆盖5G+智慧农机的千亩有机水稻田,配备羊脸识别智慧养殖系统的崇明白山羊羊场。万禾农业抓住消费者对健康食品、有机产品以及低碳环保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围绕“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实现城乡联动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打造“互联网+”农业新零售创新模式,以有机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崇明是上海大的农业地区,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崇明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力度。万禾农业依托崇明生态优势和政策支持,推进有机认证,助推乡村振兴;建立“基地+城市社区+宅配+新零售”的“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模式,助推岛内好物跨江入“市”,助力打响“崇明品牌”的知名度。有机蔬菜、白山羊、稻谷等产品获得了崇明区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补贴资金。万禾农业持续加强区域公用品牌使用规范化科学管理,从培育、管理、保护、营销、认证等度建立科学的品牌运行与维护管理体系。通过实施有机等各类认证,打造“当日采摘、田间直送”“0农药残留”的模式,为市民提供新鲜放心的蔬菜。近年来,万禾农业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崇明区域公用品牌等优势叠加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区域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形成。2015年,万禾农业建立了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养殖基地,引进特色花菜新品种“东方之紫”和“绿宝石”有机栽培技术并在区域内进行示范推广,通过田间、课堂等各类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周边农户有机种植技术水平,近3年累计培训约500人次。万禾农业以有机认证为牵引,辅以生态种养、循环利用及碳中和等手段,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路径,持续建设万禾有机农场碳中和示范基地。2023年生产有机肥825吨,液肥982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100%。每年农场蔬菜秸秆废弃物约600吨,通过回收、粉碎、翻倒、生物处理蔬菜秸秆,稻秸秆100%回收进行氨化处理作为羊的口粮,资源化利用率达100%,从根本上避免焚烧秸秆现象发生。万禾农业的有机崇明白山羊羊肉荣获2020年上海地产羊肉品鉴评优活动受市民欢迎奖,有机水果黄瓜荣获2020年上海地产番茄、黄瓜品鉴评优活动黄瓜银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万禾农业还以有机产业为主导,带动周边600余户农户共同致富。面对普通花菜大量集中上市价格暴跌、严重滞销的情况,万禾农业帮助崇明永隆村和爱国村的菜农推广特色品种紫花菜、西蓝花、宝塔菜等的有机种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共增收约1200万元。三北京天安:生态有机健康底气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安农业)成立于1984年,建立蔬菜生产、研发、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业务模式,致力于管控源头,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者健康,拓展市场带动农民致富,打造品牌产业升级。天安农业遵循标准化、绿色、可持续、低碳等发展理念,按照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生产过程中积极践行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天安农业有北京天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尚义农场两大有机农场,总面积567亩,认证产量超过1100吨。天安农业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的引导下,开发建立信息化新农场系统和蔬菜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蔬菜的生产种植环节进行全程信息化管控。通过信息化建设,优化管理、利用资源,助力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北京市农业农村局通过跟踪监测与指导服务,有效推动生态农场建设的进程,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规范蔬菜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环节工作管理流程。天安农业通过生态农场建设,使产品产量、质量及生产效益稳步提升,提升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征集先进低碳技术试点项目,引导农场通过秸秆还田、发酵技术、不可利用废弃物回收等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统一回收不可利用废弃物,实现农场清洁和绿色发展。天安农业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采用农艺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综合技术,实现蔬菜安全生产;采用浸种消毒、深翻晒垄、轮作等农艺防治,闷棚、黄蓝板、防虫网、遮阳网等物理防治,结合以虫治虫、微生物菌等生物防治综合技术,进行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通过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扶贫模式,天安农业在北京、山东、甘肃等地建立了1.5万亩订单合作基地,累计带动农户1.2万户,农户累计增收4亿元;解决长期稳定就业467人,季节性用工11万人。2019年,天安农业与北京市昌平区结对签约东西部对口支援项目,带动当地人民稳定增收致富。2020年,天安农业获得了北京市扶贫协作奖的社会责任奖。天安农业通过应用蔬菜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以销定产、科学生产、精准管理、产销对接、质量安全可追溯,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减少2至3个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30%,自检、送检蔬菜合格率100%。2022年,天安农业入选北京冬(残)奥会食材服务保障单位,质量安全检测全部合格,投诉率为零,完成保供任务。四普洱祖祥:让有机茶唤回自然的馈赠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祖祥茶园)坐落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管理、鲜叶收购、成品加工、销售服务、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建成有机茶园基地1.2万亩,建成GMP标准厂房8000多平方米,年加工产能4500吨。2022年,公司创建“普洱·祖祥万亩有机茶庄园景区”,被成功评定为国家AA旅游景区。云南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有机茶产业,2018年至2019年,云南省政府和普洱市政府先后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普洱市茶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绿色、有机为主线,构建全产业链,为祖祥茶园的有机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明确了企业发展方向。祖祥茶园牵头组建中国普洱·思茅有机茶产业联盟、普洱市有机茶联合会,搭建有机茶技术服务中心及有机茶交易平台,为茶产业中的大、中、小种植企业或合作社提供的茶园管理技术服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有机茶产业联盟+有机技术服务中心”的经营模式,祖祥茶园带动整碗村发展茶园面积近2万亩。同时,祖祥茶园与中国电信建设祖祥茶业5G智慧茶园+云上工厂项目,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稳步构建新型智慧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研究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瓶颈,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实施茶旅融合发展,建成以“有机、低碳、康养”为鲜明特色,集“有机茶园、智慧茶厂、休闲茶旅、茶山运动、森林碳汇、健康乡居”于一体,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围绕解决“有机茶种植、管理、加工”的突出问题,祖祥茶园牵头成立“祖祥有机茶星创天地”,探索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延伸有机茶产业链,强化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孵化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农业领域的能人和种植大户。2017年,“祖祥有机茶星创天地”成功被科技部备案。“祖祥”有机茶以国际贸易、国内直营、电子商务、品牌推广等多种渠道打开国内外茶叶市场。目前,“祖祥”有机茶远销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地,2023年有机茶出口近20吨,出口额占普洱市茶叶出口数量的85%以上。祖祥茶园和本村百姓共同创建了普洱市思茅区高山茶园合作社,合作社牵头与公司、农户签订了协议,明确了责、权、利关系,探索出了“二定、一返、三包”模式。社员入社后收入显著提升,种植大户每年种茶收入可达10万元至15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有机茶产业联盟+有机技术服务中心”的经营模式,祖祥茶园带领同村农民和外来脱贫的移民开发茶产业,直接带动整碗村及周边村寨1300多户5200多人脱贫致富。五有机“盒马村 ”:数字订单模式探索中国有机产业协同发展盒马是一家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零售平台企业,致力于用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商品力,持续提供如有机产品等环境友好型商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各级政府支持下,盒马依托自身“盒马村”模式,积极推动有机农业“产供销”一体化,助力有机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有机“盒马村”基于自身先进的数字技术能力,打造“产—供—销”三大中台,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以需定产”,指导农业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全链路的转型升级,重塑传统农业产业和农业供应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盒马坚持标准先行,派遣采购团队频繁深入合作基地,保持紧密沟通,共创和提炼“一村一品”种植养殖标准;坚持技术助力,通过物联网云平台、空间遥感监测、智能农事管理及区块链品质溯源等“智慧农业”系统,提升有机农业作业效率;坚持以需定产,结合消费需求,助力合作基地“吃干抹净”,帮助农业产业强链、延链和补链。盒马已构建5大枢纽中心、覆盖全国9个城市物流基地,以及百余个产地仓、销地仓,仓储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110条干线,形成一套的仓网服务体系,为有机农户解决供应链问题,降低成本。基于有机消费用户从“买得真”“买得到”“自由买”的新需求,盒马不断提升商品力、品牌力和供应链能力。截至2022年8月,盒马共有4500多种商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中包括4000多个有机认证商品。目前,盒马有机用户近1000万人。盒马持续深耕有机“盒马村”,目前与盒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有机企业数量已超过100家,其中挂牌有机“盒马村”的基地已拓展到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米面粮油和冲调饮品在内的45个,建立百余个有机“盒基地”。通过数字订单和供应链优化,盒马降低有机菜市场价格30%至40%,惠民惠农。盒马2022年有机蔬菜销售额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速度超过30%,带动约2000人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有机“盒马村”改良土壤10万亩,减少化肥用量5000万吨,减少农药使用3万公斤。“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助力有机认证区域化建设打造强企强链强县。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有机产业发展。如江西省,在有机种植上统一规划和引导,在当地政府推动下,盒马与当地合作社陆一公司建立合作数字订单的同时,雇佣当地农户,实现土地流转和基地务工“双薪”收入。“盒马村”自落户浮梁县蛟潭镇后,目前已成为全国大的有机茭白基地,年产值70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务工1.8万人次。
2024-09-19
中国与丹麦签署有机产品合作谅解备忘录
9月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蒲淳与丹麦食品农业与渔业大臣雅各布·延森在哥本哈根签署了两国有机产品合作谅解备忘录。上述合作文件签署后,中丹在有机认证领域进一步明确了2024年至2028年期间合作目标及行动计划,将持续开展有机农业试点项目务实合作,共同促进中丹食品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
2024-09-18
六问+一图,读懂《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四部门)联合印发《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通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质量认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党、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和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有力举措,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和提升质量认证服务效能的内在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及《中共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多份重要文件都明确提出要构建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当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一些国家和地区正逐步建立起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制度。建立统一的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是下一阶段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通知》的出台,一方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之举。充分发挥质量认证“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政府、行业、企业等各层级力量广泛参与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服务“双碳”目标稳步实现。另一方面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迫切需要。通过试点工作,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形成效益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认证力量二、试点产品有哪些?按照“统筹谋划、急用先行”原则,优先聚焦市场需求迫切、外贸压力严峻、减排贡献突出、数据收集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带动明显的产品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试点对象包括:锂电池、光伏产品、钢铁、纺织品、电子电器、轮胎、水泥、电解铝、尿素、磷铵、木制品。三、参与试点有哪些条件?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通知》中提出下列试点条件:一是试点产品所在区域的产业规模或销量应处于国内行业地位,有较好的产业链完整度,区域内或省内能够覆盖全产业链的85%以上。同时,为确保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要求试点产品所在区域的原材料、运输、生产加工、分销、回收处置等配套企业合计70家以上。另外,试点产品所在区域还应具备较好的产品碳足迹数据基础,能够为试点工作提供较为完整、准确、可靠且覆盖全产业链的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二是试点产品所在区域应具备较好的质量认证基础与降碳潜能。参与试点的各相关方重视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动力,能够推动建立统筹协调的试点工作管理机制,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资金保障。三是参与试点的各相关单位应具备较好的质量认证基础。既要熟悉质量认证工作,设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认证管理,又要熟悉产品碳足迹量化的相关标准与要求,具有一定的产品碳足迹量化数据收集的工作基础。四、试点任务有哪些?试点工作由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同级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组织开展,试点期限3年,具体包括8项任务。一是建立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工作举措、责任单位、进度安排等内容,确保试点工作有序进行。二是提高数据质量。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数据收集方式与质量控制措施,强化碳计量在产品碳足迹量化中的应用,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与即时性,指导企业提升产品碳足迹数据计量、监测与核算能力。三是保障数据安全。落实数据安全法规制度,提升产品碳足迹数据安全水平,强化外贸行业产品碳足迹数据对外流通管理,保障数据交换环境健全可靠。四是提升管理水平。提升试点企业产品碳足迹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查找生产和流通中的薄弱环节,强化节能降碳管理,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强碳足迹管理,推动供应链整体绿色低碳转型。五是强化质量管控。加强对认证活动和获证企业的跟踪指导,确保认证的有效性与公信力,严厉打击虚标产品碳足迹标识行为,有关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六是创新政策机制。推行与试点主体产业相适宜的政策措施,推动将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结果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采信依据,推动产品碳足迹认证标识国际互认,将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融入绿色营商环境、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建设等工作中。七是健全效果评估。结合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情况,探索科学的实施成效评价方法,围绕质量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度开展试点实施效果综合评估,提炼总结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为后续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八是丰富应用场景。加大碳足迹较低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有序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在消费品领域推广应用,广泛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对产品碳足迹标识的宣传,引导企业主动展示产品碳标识,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产品。五、试点工作如何组织实施?申报阶段。有意愿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试点条件确定试点产品,并组织填报《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申报书》及试点工作方案,于2024年9月30日前报送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申报材料的技术评估,择优确定并公布试点产品名单。实施阶段。试点工作选取市场监管总局遴选的认证机构作为认证实施主体,依据统一的认证实施规则开展试点认证,获证产品加贴统一认证标识。试点产品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和支持政策,推动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及时总结、报送试点工作的有效做法、先进模式和典型案例。验收阶段。试点期满后,试点产品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向市场监管总局报送试点总结报告。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评估,对成效突出的予以激励支持,总结提炼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六、如何推动试点工作落实?为保障试点工作成效,四部门将加强协作,构建完善政府指导、行业自律、社会参与、共治共享的产品碳足迹认证工作格局。一是加强四部门工作协同和数据共享,根据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和因子数据库建设情况,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共同确定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目录清单。二是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发布试点所使用的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实施规则,明确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的适用范围、认证依据、认证流程、标识样式、管理要求等。三是试点产品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加强统筹协调,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和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申报工作,严格做好申报材料审核,精心筛选申报方案,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为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四是试点产品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强化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参与试点的相关单位加强协作配合,边试点、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做好社会宣传引导,扩大认证试点认知度,为社会各方提供服务。
2024-09-02
2024年全国“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在江苏无锡启动
8月29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办的2024年全国“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活动在江苏省无锡市启动,今年主题为“有机产品认证:传递信任 守护消费”。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蒲淳出席活动并讲话。有机产业在不断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需求的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拓展销售渠道,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向往。有机产品认证是有机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做好有机产品认证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消费有关决策部署,一要完善制度、强化监管,不断提升认证公信力;二要加强政策引导、宣传推动,不断提升认证影响力;三要提升能力、优化服务,不断提升认证有效性,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保驾护航。启动仪式上,生态环境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大学等有关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并发言。启动仪式发布了2024年度“有机产品认证区域化建设强企强链强县”入选优良案例,来自地方政府及市场监管部门、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有机产品销售平台和生产企业等有关单位代表分享了有机产品认证区域化建设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同步推进的创新经验和促进绿色消费的优良实践。启动仪式还发布了《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2024)》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有机产业持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23年中国有机产品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是2018年销售额的1.61倍,2018至2023年有机产品销售额年均增幅为9.3%,我国由第四上升成为全球第三大有机消费市场。我国有机农地面积持续稳定增长,2023年总面积维持在400万公顷以上,为全球第四大有机农业种植国。今年1月-7月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发放量达30亿枚。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8万余家企业获得3万余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2024-08-30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
8月21日至22日上午,全国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为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贡献市场监管力量。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作工作报告。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政治机关建设扎实推进,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不断优化,质量支撑和标准举措有效落实,市场监管能力持续增强,行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秩序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经营主体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市场监管区域协同和国际合作走向深入。会议强调要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市场监管领域作出的重要改革部署,加快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全力做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市场监管答卷。会议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三对关系,进一步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改革,突出抓好六方面改革工作。一要以改革提效率,深化制度规则改革,推动业务流程重组,加快智慧监管手段应用,促进市场循环充分畅通。二要以改革护公平,强化公平竞争刚性制度约束,加大公平竞争监管执法力度,严格公平竞争企业合规管理,筑牢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基础。三要以改革增活力,发挥标准作用,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加强互联网平台常态化监管,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四要以改革稳秩序,加强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健全国家标准体系,加强质量技术机构监督管理,开展市场秩序乱象专项整治,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五要以改革促发展,深化认缴登记制度改革,强化涉企扶持措施,做好质量强链工作,提升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六要以改革强安全,强化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领域舆情监测,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总局领导田世宏、孟扬、蒲淳、杨逸铮、白清元、李利出席会议。总局反垄断总监,纪委国家监委驻总局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审计署经济执法审计局负责同志,总局各司局、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负责同志参会。
2024-08-28
【农副食品加工业】质量提升助企解困,站稳全国连锁销售市场
一、企业简介西双版纳某农业科技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是一家致力于打造西双版纳香糯小玉米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地方农业龙头。公司拥有多个品种的生产基地和先进的生产种植技术,主打产品“季鲜生”系列西双版纳小花糯玉米,是西双版纳的一张名片,因其生长期长、自然生态好、营养转化充分,口感,深受当地人及游客喜爱,是西双版纳名特产品。2022年,公司建立运行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二、企业急需解决的质量管理问题公司2023年4月入驻全国华润连锁超市,因产品出现包装漏气,产品发霉,被消费者投诉,2023年5月连锁超市下架,公司如果不解决产品质量合格率,将面临被连锁超市出局的风险。企业生存危在旦夕。对此,帮扶机构专家把脉诊断得出结论,公司市场定位很好,消费市场认可度高,由于管理体系运行不到位,公司内部管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产品源头基地农事管理不到位,原料入库无检验。2.人员质量意识较差,对管理体系及公司制度理解不到位。3.生产现场较为混乱,人流物流未分离。4.品控不严,质量不稳定,导致投诉率高。5.生产设备工艺参数与产品匹配度不高,出现不合格品。三、提升行动主要做法在帮扶项目组支持下,公司对原料基地种植现场和产品生产现场进行了调研、勘察,依据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标准要求,对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记录表单等进行逐项核查;对完善公司管理制度、修改工艺流程、强化过程控制、增加检验检测过程提升产品合格率、专题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等方面进行帮扶;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优化,提高了公司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水平及全员质量意识。主要做法有:1.采用新型管理模式对原料基地种植现场的三个关键过程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跟踪分析,统一指导改进。在农事管理方面,由合作社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采购肥料;病害防治由公司统一指导,出现病害时公司派植保人员现场指导用药,不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优先人工防治。在环境控制方面,做到每年少一次土壤检测,确保基地土壤农残符合国家标准。在采摘管理方面,由公司统一进行采摘标准培训,确保采摘时都是成熟期。同时在种植全过程中,增加了相关过程控制记录,实现可追溯。2.专家带领引入标准 公司依据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 14881等标准要求,对生产现场进行逐项核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逐一进行整改,优化,生产现场焕然一新。修改过程实施改进前和改进后情况对比图如下:3.组织全员培训公司组织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提要化、通俗化,改进后员工易理解、掌握。在生产现场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对不达标者采取奖惩措施。在全员中开展PDCA培训并在每天的工作中应用与检查,以培养良好工作习惯,防止懈怠,有效提高了公司全员质量意识。4.完善管理制度公司制定执行相关过程的控制程序,具体包括《改进控制程序》、《不合格产品及潜在不安全产品控制程序》、《产品召回控制程序》、《产品追溯控制程序》等27个控制程序和《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完善了公司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体系。5.优化工艺、改进设备(1)由于小玉米个头较小且幼嫩,部分生产设备在加工时产生质量隐患,例如,产品出料口较高,导致出现不合格产品。根据帮扶专家的建议,公司对出料口高度进行调整,降低高度,控制不合格率。(2)通过对工艺流程重新梳理优化,识别出产品关键过程和关键工艺参数,调整修改了真空包装环节、高温杀菌环节的参数指标,并严格了工艺过程控制。1)在真空包装环节,对包装出来的产品进行抽检,针对问题调试自动显示屏上的包装速度参数,增加或减少密封时间,控制每分钟全自动真空包装机出品数量。2)在高温蒸煮环节,产品放入不锈钢蒸屉内后,严格控制蒸屉层数(由原来的5屉改为4屉或高层摆放少量产品),蒸屉内产品摆放整齐且不得高出蒸屉,蒸屉推入杀菌锅内,产品高度不得超过水位线下1CM,杀菌温度不得低于121℃,杀菌时长不得低于24分钟。并形成生产操作规程。6.加强产品检验检测公司设立了检测检验室,配置农残、微生物荧光快检设备,同时配置了保值期加速恒温测试设备,加速测试产品保质期内质量变化情况;制定原料验收及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完善产品放行制度;配备检验专人,组织现场检验人员开展单独培训,指导检验技能。使公司做到原料入库、生产过程、产品出厂,道道检验检测把关,形成质量安全闭环。四、企业质量提升成效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本次质量提升行动,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显著改进;结合培训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活动的实施,实现了体系持续改进。全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明显提高。生产环节严格品控,实现品质佳。2023年6月份,公司通过华润集团委托的二方验厂审核,并于9月份重新入驻连锁超市,销售业绩稳步上升,成功化解了生存危机。具体成效如下:1.通过帮扶,2023年9月重新上架连锁超市后,公司销售业绩逐步回升。1-11月总销售额达到214.4021万元,上架连锁超市4个月多的销售额是190.9125万元,占比总销售额89%。以下是公司入驻连锁超市前、4月上架中、5--8月整改中,9月重新上架后的销售数据图。2.依据国际标准ISO9001和国家标准GB 14881要求,对生产现场进行提升改进,面貌焕然一新。3.改进设备和生产工艺后,解决了产品封口不严或过度封口、杀菌不完全等问题,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达到连锁超市要求。4.化解企业危机,企业销售市场稳定。公司顺利通过华润集团委托的二方验厂审核,其生产的“西双版纳糯玉米”产品,成功上架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万家超市,销售覆盖全国上百个门店,解决了公司的生存危机。华润供应商二方审核报告结论部分内容五、专家点评该公司在质量提升活动中,努力把质量改进活动渗透到采购控制、原材料控制、生产工艺改进、现场管理控制、产品检验检测各个环节,通过全员培训、全过程改进和全系统提升,提高了产品质量,使公司产品“西双版纳糯玉米”重返全国各连锁超市,有效地化解了企业生存危机。是体现全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工作实效的一个生动案例。
2024-08-27
国家认监委关于发布部分消防产品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及变更 手提式灭火器强制性产品认证 依据标准的公告
一、为强化消防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国家认监委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灭火器》(CNCA-C18-02:2024)、《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避难逃生产品》(CNCA-C18-03:2024)进行了修订,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灭火器》(CNCA-C18-02:2020)、《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避难逃生产品》(CNCA-C18-03:2020)同时废止。按照旧版规则颁发的有效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继续使用,认证证书转换工作采取到期换证、产品变更、标准换版等自然过渡的方式完成。相关指定认证机构应依据新版规则和已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要求,制定对应的认证实施细则,向国家认监委备案后方可按照新版规则实施认证及颁发证书。二、根据手提式灭火器国家标准修订结果,现将手提式灭火器强制性产品认证依据标准由 GB4351.1、GB4351.2 变更为 GB 4351。相关指定认证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认监委关于强制性产品认证依据用标准修订时有关要求的公告》(2012年4号)要求,制订标准制修订转换期的认证实施方案,向国家认监委备案和社会公布后实施。
2024-08-12
2024年度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出炉(附一图读懂)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度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本次入选的12个案例紧贴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实现认证制度创新等方面,亮点突出、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指导各地方和有关单位,围绕助力双循环畅通、解决产业急需、填补制度空白等目标,着力打造形成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优良实践。2023年10月,实施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作为“民生及民心相通类项目”入选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本次入选的案例展现了中国质量认证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如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推动铁路产品检测认证结果得到老挝政府部门直接采信,为中老铁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展现了中国认证走向全球,为全球贸易伙伴提供便利服务,如中国电研CVC威凯建设海外分支机构,服务消费电子产品全球贸易;展现了中国认证提供综合认证解决方案,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创新发展,如山东、浙江等地着眼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创新质量认证制度和国际采信形式,与相关产业形成国际品牌建设合力,共同拓展国际市场,构建了中国质量认证制度国际化发展新模式。2024年度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的发布,进一步丰富了质量认证国际贸易“通行证”的时代内涵,将有力推动质量认证国际合作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08-09
国家认监委关于开展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 蓄电池、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可燃 气体探测报警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 实施机构指定工作的公告
为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对商用燃气燃烧器具等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公告》(2024年第9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对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公告》(2024年第26号)有关要求,国家认监委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和实验室管理办法》,开展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可燃气体探测报警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实施机构指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指定需求国家认监委遵循资源合理利用、公平竞争、便利有效的原则,开展本次实施机构指定工作。需求信息详见附件。二、指定条件(一)申请从事相关产品CCC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依照《条例》规定设立,具有相应领域2年以上认证经历或者颁发相关产品认证证书20份以上;2.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认证机构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3.在申请前6个月内无不良记录;4.认证机构的法人性质、产权构成和组织结构等能够保证其CCC认证活动的客观公正;5.具备能够公正、独立和有效地从事CCC认证活动的技术与管理能力;6.具备从事CCC认证活动所需要并且可以独立调配使用的检测、检查资源,拥有与CCC认证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符合《条例》规定的认证人员和稳定的财力资源。(二)申请从事相关产品CCC认证检测活动的实验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并经依法认定;2.具有相关领域检测经验,从事检测工作2年以上或者对外出具相关产品检测报告20份以上;3.符合国家标准中对实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4.在申请前6个月内无不良记录;5.本单位的法人性质、产权构成以及组织结构能够保证其公正、独立地实施检测活动;6.具备承担相应产品认证检测活动所需的全部设备、设施,或者经相关设备、设施所有权单位的授权,可以独立使用设备、设施;7.检测人员接受过与其承担的相应产品认证检测所必需的教育和培训,并掌握相关的标准、技术规范和CCC认证实施规则的要求,具备必要的产品检测能力。三、工作安排有申请意愿的认证机构和实验室,请于2024年8月15日17:00前提交网上申请(http://cccxzsp.cnca.cn)。指定决定预计将于2024年9月公布。四、其他事项(一)申请材料中存在虚假、瞒报等情况的,一律取消指定资格,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指定。(二)本次指定工作涉及的产品领域暂不列入《国家认监委关于发布进一步深化强制性认证实施机构指定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举措的公告》(2015年第34号)、《国家认监委关于扩大强制性产品认证实验室日常指定实施范围的公告》(2020年第3号)规定的日常指定范围。
2024-07-23
助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浙江累计发展“三同”产品超2000种
近日,全国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在杭州举行。近年来,浙江省充分发挥质量认证和标准技术支撑作用,在全国率先推进“三同百县千品万亿”行动,累计发展“三同”企业1228家,“三同”产品2079种。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简称“三同”),是指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要求在同一生产企业生产既能满足境外特定目标市场要求又可内销的产品。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质量认证和标准技术支撑作用,在全国率先推进“三同百县千品万亿”行动,畅通了企业内外贸顺滑切换的通道,促进了产品提档升级,增强了浙江产业全球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发展“三同”企业1228家,“三同”产品2079种,淘宝天猫、网易2个“三同”专区共销售产品达14.86亿元,2个项目入选浙江省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项目。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6月印发的《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提出,“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同线同标同质’发展”。202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措施之一为“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近年来,浙江省市场监管会同商务、经信、财政等部门连续印发《关于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行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关于开展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百县千品万亿”行动助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的实施方案》,推动实施“三同百县千品万亿”行动,建成应用全国“三同在线”服务平台,通过“自我声明+认定”“标准+认证”方式,引导企业通过浙江省“三同在线”服务平台自主申报发展“三同”产品,将“三同”适用范围从食品、农产品领域扩展至一般消费品、工业品、化妆品、文创产品领域。此外,浙江省深入实施质量强链、标准延链和认证固链项目,开展企业精准培育服务,持续擦亮“品字标三同”产品金名片。全省4613 家企业累计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证书 6320 张,国际证书570张。浙江省还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三同”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金融支持。近日,杭州市滨江区与泰隆银行杭州分行发布了一款“滨质授信”专项金融产品,设立杭州市滨江区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专项授信资金 10 亿元。浙江省积极探索“三同”产品标码合一可追溯,创设“三同”产品麦穗黄标识,在“浙食链”“浙品码”平台新增“三同”信息模块,推动食品、一般消费品等“三同”标识应用,致力于打造一条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追溯链条,确保“三同”产品的源头清晰、流向透明、责任明确,从而达成“标码合一”“一码知全貌、扫码显三同”的效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进出口贸易等多个环节,同时要满足内外贸企业、商贸平台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是体现质量品牌、检测标准、认证认可、核验认定等度的合格评定活动。将积极推广浙江等地从消费和市场端入手,建体系、增品种、提品质、扩市场、促消费,通过优化认定方式、国内外标准互认、数字赋能贴标亮码、拓展销售渠道等好经验好做法。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浙江省将以“三同百县千品万亿”行动为抓手,培育一批“三同”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项目,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能力强的“三同”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为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4-07-22
【农业】培育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助力乡村质量兴农
山西省浑源县某农牧合作社(简称合作社)成立于2021年7月,位于浑源县官儿乡,员工人数7人,从事黄芪收购、加工和销售,产品有黄芪芪料和黄芪切片,2022年参加了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2023年2月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黄芪产业是当地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支柱产业。2011年,“浑源正北芪”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14年,“恒山黄芪”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3年,浑源县官儿乡恒山黄芪基地入选第二批1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企业面临的难题是,鲜黄芪收购和种植户采收脱节,陷入收购和出售“两难”困境。一是收购难。穆家庄村有28家种植户,黄芪种植面积620亩,种植在乡村丘陵山区,鲜黄芪不能及时运输出去,每年每户因滞留减斤或折价的鲜黄芪从几百到上千公斤,年收入损失几百元千元。二是销售难。附加值高的黄芪切片产品占比小,而切片产品销售价格是芪料的2~3倍。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经济效益,成为合作社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一)建立 “合作社+种植户 ”的联营模式1.摸清底数,定需求量。合作社对穆家庄村种植户进行摸排统计,通过市场预测和产能分析,合作社具有收购全村种植户80%以上鲜黄芪的能力2.建立预收购机制,提高种植户积极性。2023年5月,合作社组织召开预收购暨签约大会,与种植户签订保底收购价的预收购协议,既保证合作社拥有当地货源,种植户收入也有了保障,合作社与种植户建立了就地采收、就地收购、就地加工的供应链联营机制,起到了种植户放心收益、安心种植、精心管护的积极作用。3.传授农技,增产增效。合作社策划送知识到田间计划,利用加工间歇期和农闲期,指导种植户做好田间管理和采收。通过近一年的传授农技,提升了种植户技能,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种植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二)打造标准化机械加工基地,标杆示范提升产品附加值1.惠企政策支持标准化机械加工基地建设。合作社在当地政府惠企政策支持下,2022~2023年投资120万元,购置清洗机、切片机等专用加工设备,建成了集清洗除尘、切片、包装于一体的切片产品加工生产线。图5 清洗和除尘、切片加工和筛选2.加工场景规范化。合作社将加工现场重新规划布置,按产品质量要求和工艺流程划分为收货整理、清洗除尘、修剪分级、切片加工、分装入库、库房保管等六个场景。运用5S管理,明确每个场景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要求,生产现场管理得到明显改善,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有效控制生产成本。3.建立新型管理机制。一是合作社组织学习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知识,理解过程方法、PDCA循环等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二是按照过程控制图法对每道工序,围绕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检验等要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了17个管理制度和设备操作规程。三是建立灵活多样员工技能提升机制。采用制度学习、图样示例、操作示范、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四是加强指导和帮助,促进制度规程落实执行。生产班长现场指导和督促检查,指导员工掌握制度和操作要求,激励员工提高执行力。1、建立“合作社+种植户”运营模式。预收购机制既解决了收购难的困境,提高收购效率,也解决了种植户鲜黄芪出售难的困境,提高种植户黄芪积极性。2023年,合作社收购鲜黄芪450吨,较2022年增加150吨,预计干品产量200吨,较2022年增加68吨。2、打造标准化机械加工场景标杆示范,黄芪芪料和切片的质量等级均有明显提升。合作社黄芪切片产量2023年较2022年增加了5000公斤,预计全年产量增加13000公斤,产值增加近百万元。3、带动区域产业整体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合作社建立与种植户联营模式,黄芪种植产量稳中有升,种植户收入稳步增加,2023年穆家庄村28家种植户比2022年增收鲜黄芪共计近30吨,增加收入10万余元。另外,合作社在秋冬季加工期招用村民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实现户年增收5000元,已成为村民增收新亮点。五、专家点评该企业通过质量提升活动,以“合作社+种植户”新的联营模式,以机械化加工示范场景等措施,促进企业从单一收购和手工作坊加工,向产业链协同转变,向机械化加工转变、向规范化管理转变,由此探索出一条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行之有效的新模式。该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做法,可以为同类企业提供借鉴和启发。
2024-07-15
强制性产品认证TC25技术专家组工作会议在青岛市召开
7月3日,强制性产品认证TC25(风险防控与质量分析)技术专家组工作会议在青岛市召开,来自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认研中心,TC25技术专家组工作成员、部分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认证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TC25技术专家组秘书处工作开展情况和分析报告;审议了《强制性产品认证TC25技术专家组工作规则》;讨论了ODM管理模式中的风险点分析及风险防控要点、CCC认证产品规格型号命名规则的潜在问题、影响照明电器产品认证有效性的风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等内容。TC25技术专家组工作成员、有关指定认证机构的代表结合CCC认证产品特点、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就如何加强和完善CCC认证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工作研讨,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总局认证监管司有关负责同志指出,各相关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指定认证机构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强制性产品认证“保质量安全底线”的作用,推动质量认证工作向“价值提升”转变;要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全流程管理,切实提升认证有效性和公信力;要坚持求真务实,强化问题导向和风险意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深挖问题根源,不断推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优化。
1
2
3
4
5
6
...
70
71
共841条 71页,到第
页
确定
CopyRight
©
2013 常州检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5009843号-1
百度一下
关闭
13775602470
18921002897
工作日:8:00-18:00
周 六:9:00-18:00
QQ在线
QQ在线